下面对现代模具生产流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ESI(EarlierSupplierInvolvement供应商早期参与):此阶段主要是客户与供应商之间进行的关于产品设计和模具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探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供应
商清楚地领会到产品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及精度要求,同时也让产品设计者更好地明白模具生产的能力,产品的工艺性能,从而做出更合理的设计。
2、报价(Quotation):包括模具的价格、模具的寿命、周转流程、机器要求吨数以及模具的交货期。(更详细的报价应该包括产品尺寸重量、模具尺寸重量等信息。)
3、订单(PurchaseOrder):客户订单、订金的发出以及供应商订单的接受。
4、模具生产计划及排工安排(ProductionPlanningandScheduleArrangement):此阶段需要针对模具的交货的具体日期向客户作出回复。
5、模具设计(Design):可能使用的设计软件有Pro/Engineer、UG、Solidworks、AutoCAD、CATIA等
6、采购材料
7、模具加工(Machining):所涉及的工序大致有车、锣(铣)、热处理、磨、电脑锣(CNC)、电火花(EDM)、线切割(WEDM)、坐标磨(JIGGRINGING)、
激光刻字、抛光等。
8、模具装配(Assembly)
9、模具试模(TrialRun)
10、样板评估报告(SER)
11、样板评估报告批核(SERApproval)
模具制造
模具设计制作的要求是:尺寸合适、表面光洁;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易于自动化;制造容易、寿命高、成本低;设计符合工艺需要,经济合理。
模具结构设计和参数选择须考虑刚性、导向性、卸料机构、定位方法、间隙大小等因素。模具上的易损件应容易更换。对于塑料模和压铸模,还需要考虑合理的浇注系统、
熔融塑料或金属流动状态、进入型腔的位置与方向。为了提高生产率、减少流道浇注损失,可采用多型腔模具,在一模具内能同时完成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制品。在大批量
生产中应采用高效率、高精度、高寿命的模具。
冲压模应采用多工位级进模,可采用硬质合金镶块级进模,以提高寿命。在小批量生产和新产品试制中,应采用结构简单、制造快、成本低的简易模具,如组合冲模、薄
板冲模、聚氨酯橡胶模、低熔点合金模、锌合金模、超塑性合金模等。模具已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即通过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一整套系统对模具进行最优化设
计。这是模具设计的发展方向。
模具制造按结构特点,分为平面的冲裁模和具有空间的型腔模。冲裁模利用凸模与凹模的尺寸配合,有的甚至是无间隙配合。其他锻模如冷挤压模、压铸模、粉末冶
金模、塑料模、橡胶模等都属于型腔模,用于成形立体形状的工件。型腔模在长、宽、高3个方向都有尺寸要求,形状复杂,制造困难。模具生产一般为单件、小批生产,
制造要求严格、,多采用精密的加工设备和测量装置。
平面冲裁模可用电火花加工初成形,再用成形磨削,坐标磨削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精度。成形磨削可用光学投影曲线磨床,或带有缩仿、修打砂轮机构的平面磨床,也可在
精密平面磨床上采用专用成形磨削工具磨削。坐标磨床可用于模具的精密定位,以保证精密孔径和孔距。也可用计算机数控(CNC)连续轨迹坐标磨床磨削任何曲线形状的
凸模和凹模。型腔模多用仿形铣床加工、电火花加工和电解加工。将仿形铣加工与数控联合应用和在电火花加工中增加三向平动头装置,都可提高型腔的加工质量。电解
加工中增加充气电解可提高生产效率。
工艺性能
模具的制造一般都要经过锻造、切削加工、热处理等几道工序。为保证模具的制造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切削加工性、淬硬性、淬透性及
可磨削性;还应具有小的氧化、脱碳敏感性和淬火变形开裂倾向。
1.可锻性:具有较低的热锻变形抗力,塑性好,锻造温度范围宽,锻裂冷裂及析出网状碳化物倾向低。
2.退火工艺性:球化退火温度范围宽,退火硬度低且波动范围小,球化率高。
3.切削加工性:切削用量大,刀具损耗低,加工表面粗糙度低。
4.氧化、脱碳敏感性:高温加热时抗氧化怀能好,脱碳速度慢,对加热介质不敏感,产生麻点倾向小。
5.淬硬性:淬火后具有均匀而高的表面硬度。
6.淬透性:淬火后能获得较深的淬硬层,采用缓和的淬火介质就能淬硬。
7.淬火变形开裂倾向:常规淬火体积变化小,形状翘曲、畸变轻微,异常变形倾向低。常规淬火开裂敏感性低,对淬火温度及工件形状不敏感。
8.可磨削性:砂轮相对损耗小,无烧伤极限磨削用量大,对砂轮质量及冷却条件不敏感,不易发生磨伤及磨削裂纹。